【歼-20股票配资虚拟网站,真正的“对马岛之鬼”】
央视官宣歼-20穿越对马海峡,日韩“友邦”既惊又诧,焦虑不安:见着了怕,见不着更怕。
今天这期节目的文案是我在八一建军节当天写成的,所以在进入正题之前,我要先向我们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,送上最诚挚的节日祝福。千言万语不足谢,能够放肆地爱着你们,和被你们浓烈地爱着,是我生在中国、长在中国,身为一个中国人最大的福气之一。感谢你们为我们广大老百姓提供了这个世界上像水和空气一样,既平凡普通又弥足珍贵的东西——安全感。此生我已无悔入华夏,如果还有来世,希望我还能继续爱你们,也继续被你们爱。
既然是为建军节出的节目,那这期内容自然就是和军事相关的。不知道大家这两天有没有看到一条新闻:据央视军事频道7月28日报道,我人民空军某英雄飞行大队,在执行某次任务的过程中飞越了巴士海峡和对马海峡。
这条新闻很简短,但却犹如一颗巨石,一砸到舆论场上就惊起了千层浪。尤其是我们飞越对马海峡这事,因为对马海峡不是一般的地方,它地处朝鲜半岛与日本九州岛之间,扼守着通往日韩两国的海上要道。这条水道的最窄处仅41.6公里,现代超音速战机仅需两分钟不到即可穿越,极大地压缩了防御方的反应时间。
因为地理位置极其重要,所以对马海峡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。当年元军打日本就是以对马岛作为进攻日本本土的跳板的;后来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时也把对马岛作为前进基地;20世纪初日俄两国还在此爆发了对马海战;在二战结束之后,对马海峡则长期是美国海军的地盘,美国海军第7舰队在此维持了多年的常态化巡逻,对马岛也被美方视作“第一岛链的北锚点”。
对于如此重要的对马海峡和对马岛,美日韩三国自然不敢怠慢,因此这片区域的军事防御向来都以严密著称。有一种说法是,对马海峡沿岸密布着全球探测密度最高的雷达网络之一, 号称“连只鸟都飞不过去”。
结果,就是在这么片号称“连只鸟都飞不过去”的美日韩三方都高度重视的战略要道上,中国空军的英雄大队飞过去了。不光飞过去了,而且这事美日韩三方都没有通报,不通报只有两种可能性:要么是知情不报,要么是压根就不知道。如果是后者,那就说明穿越对马海峡的我军战机是隐身战机,再结合央视披露的消息来看,这支被称为英雄大队的部队,极有可能就是我军首支装备国产隐身战机的王牌劲旅——“王海大队”,而“王海大队”的主力机型,正是今天咱中国老百姓都耳熟能详的牛夫人——歼-20。
我军这次穿越对马海峡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信息点:
其一,有分析指出,歼-20此次是从辽东半岛起飞,穿越了对马海峡并进入了日本海,然后才安全返回的。整个往返航程超过1300公里,且全程没有进行空中加油——进行空中加油需要加油机,而我们现在的加油机都是不隐身的,你一加油美日韩就看到了,所以只能是仗着自己的续航力好就硬飞。
其二,美日韩三国官方对此事保持了罕见的集体沉默,与以往高调跟踪报道中国军机动向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。这并不符合它们的一贯做派,如果歼-20在穿越对马海峡时真被它们抓到了,它们不可能会放过这么个可以用来大做文章的机会,一方面吹嘘自家的雷达网络有多先进,一方面贬低中国的武器性能有多低劣。因此这只能说明它们对于我们的这次行动毫无察觉,它们的雷达系统没有探测到歼-20的踪迹。
而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歼-20的隐身性能之优秀,是禁得起实战检验的。能够穿越号称“连只鸟都飞不过去”的对马海峡雷达网,这就说明歼-20在美日韩雷达上的信号特征至少不会比一只鸟更大了。
我们之所以选择在对马海峡这么个是非之地执行这次隐身穿透任务,战术和战略的意图都是非常清晰的。从技术层面上看,这是为了验证歼-20在最严密防空体系核心区域实现突防的实战能力,它表明我人民空军已经具备在第一岛链内外实施有效作战的能力。战时,歼-20可执行“隐蔽斩首”和“快速踹门”任务,摧毁敌方重要防空节点,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。同时,还能为我人民海军在前出第一岛链时,提供足够可靠的空中掩护。
【歼-20穿越对马海峡,日韩“友邦”惊诧不安】
我就这桩新闻在外网上看了一下,果不其然,日韩两国的一众主流媒体都给予了高度关注。从韩国的韩联社、《朝鲜日报》《中央日报》,到日本最大的门户新闻网站日本雅虎,各种相关报道比比皆是,而且标题一个比一个有喜感。
比如,《“看不见的歼-20”……中国隐身战机可能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穿越了对马海峡,突破了日韩雷达网络,引发了大众对其防御能力的严重怀疑》
比如,《中国隐身战机歼-20飞越对马海峡,日韩两国皆无法掌握其行踪》
比如,《中国最新隐身战机飞越朝鲜海峡……韩日两国难道都不知道吗?》
再比如,《中国歼-20战机穿越朝鲜海峡,但显然没有向韩国或日本发出通报》
不止日韩媒体,歼-20穿越对马海峡一事还在广大日韩网民中间引发了强烈震动。许多韩国网民都表达了深刻的焦虑,一些人痛陈“韩国的防空网络存在重大漏洞”,担忧韩国缺乏自主的反隐身技术和雷达能力,并埋怨美国不肯向韩国转让核心技术。
另一些人则通过贬低甚至是辱骂中国,蔑称歼-20是“纸飞机”,斥责央视在带节奏,以此来试图压抑自己内心的焦虑,极力维持心理平衡。
还有一些人则严厉警告,“韩国绝不能轻视中国”,指出中国已在多个高科技领域超越韩国,并提醒“我们必须打起精神来,否则又会重演朝鲜战争那样的悲剧”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部分韩国网民对所谓的美韩同盟提出了质疑,而这种质疑又可以细分为两类:一类是认为美国其实看见歼-20了,但就是不肯和韩国说;另一类是美国也没看见歼-20,所以就是想说也没地儿说去。这两类质疑都损害了美国在韩国人心目中的光辉形象,原来“天下无敌”的美国爸爸也没有那么无敌啊?原来爸爸也没那么拿我们当回事啊?完了完了完了,还没打起来就这样了,这要是以后打起来了还得了?
和韩国网民相比,日本网民对于此事的反应则更加微妙。一部分人理性分析了这件事情,含蓄地承认歼-20的隐身性能已达到“能规避日美韩先进雷达的水平”,并将其与二战时美军低估日本“零式”战机的历史教训相提并论,警示中国综合国力已今非昔比。
另一部分人认为,歼-20悄无声息地穿越对马海峡这事是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信号,“看不见的鬼魂已经来到了对马岛,下一步是不是就要穿越日本了?”对于“对马岛之鬼”的强烈危机感,促使这部分日本网民甚至重提起了所谓“日本拥核”的旧事。
还有一部分人,这些人对于歼-20性能强弱并不在乎,只是借着这么个由头指责石破茂政府,讽刺石破内阁对于迫在眉睫的军事威胁无力应对,除了“残念嘚嘶”(非常抱歉)这种没味儿的屁之外,日本官员根本采取不了任何有效措施。
此外,也有以部分故作镇定的日本网民安慰其他人,先不要对央视官宣的消息呜呼哀哉、捶胸顿足,因为“这可能是中国精心策划的‘心理战和信息战的一部分’,旨在展示解放军在该区域自由行动的能力”,米娜桑一定要提高警惕,打起十二分精神,可千万不能被中国人带起来的节奏牵着鼻子走呀!
从韩国网民的评论画风上看,主要呈现出3种典型心态:一是技术焦虑派,担忧本国雷达在中国的隐身战机面前完全不起作用;二是战略恐慌派,认为中国这么做纯粹就是在秀肌肉;三是认知失调派,既整个人的情绪一直在“中国魔龙论”和“中国纸老虎”之间左右摇摆
日本网民则更侧重于技术分析和战略解读。比如那个用“零式”战机来类比歼-20的评论——你别管日本人这个类比有多扯淡,它至少说明部分日本人已经意识到了,历史是有可能重演的,而且这次倒霉的会是他们。至于另一些人提到的“雷达数据保密”问题,则反映出了日本人对所谓的“美日情报同盟”的复杂心态——既不敢信,但又不得不信。
【用看不见的武器,去打赢这场看不见的战争】
总的来说,韩国人更情绪化,喜欢一上来就破口大骂;日本人则更克制,但同时也显得更悲观,最悲观的一些评论甚至都因为这事上升到要寻求“日本拥核”的地步了。这种差异可能源于两国的地缘环境和历史遭遇:韩国时时刻刻都需要面对来自北方的威胁,对于任何安全漏洞更敏感;日本则因二战侵略周边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,所以对于周边国家的军事崛起特别警惕。
从某种程度上讲,歼-20这次穿越对马海峡,相当于在F-22从渤海上空飞过却不被发现。这种象征意义,很可能远比实际军事价值更冲击日韩民众心理安全。
另外,说来好玩的是,部分日韩网民还提出了一种颇有意思的阿Q式逻辑,我个人愿称之为“没看见=不存在”。这种基于自我怀疑构建出来的逻辑,反映出了日韩作为防御方的典型困境。
我们都知道,隐身战机的最大价值就在于“隐身”二字,无法被敌人感知到的隐身战机,才是最有威慑力的。像歼-20这样的第5代战机之所以区别于此前的其他战机,之所以具备战略上的价值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。从某种程度上讲,她不仅是一种战争利器,也是一种舆论战和心理战的武器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,叫做“负证明”(absence of evidence)。所谓“负证明”,学术点说,叫做“无法观测到预期证据的现象,反而会成为反向论证的依据”;通俗点说,其实就是人在找不到证据可以打消疑虑的时候,就会倾向于采纳自己潜意识中的自我暗示。“没发现证据,反而成了最吓人的证据”。就好比你明知道屋里有只蟑螂,但翻箱倒柜死活就是找不着,这时候你反而更害怕了。
“负证明”现象之所以会产生,是因为人类大脑对于“不确定性”的耐受度远低于“坏消息”。因为你明确知道它是坏消息,悬着的心就可以死了。最怕的是不知道是好是坏,甚至真假也难辨,那你就得一直提心吊胆,这种滋味可比一下就死心难受多了。
结合歼-20穿越对马海峡给日韩网民造成的心理冲击来看,我觉得央视释放的这个信息是达到这个预期效果了。啥效果?简而言之9个字:看见了怕,看不见更怕。也是多亏了歼-20的隐身性能足够优秀,我们才能用看不见的武器,去和我们的敌人打这场看不见的战争。否则,这种从战场延伸到舆论场再延伸到心理层面的漂亮仗,还真不是你想打就能打出来的。
从某种程度上讲,歼-20这次低调飞跃对马海峡,其实也是亚太地区军事力量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转变的一个标志。歼-20成功地将号称“密不透风”的美日韩联合防空网给渗成了筛子,实质性地逆转了中美之间的技术秩序,也宣告第一岛链已从地理枷锁转变为中国进行战略反制的前沿阵地。
不仅如此,此次事件也为我们重构东北亚的区域安全认知迈出了重要一步:对美国,向美国人传递第一岛链的“捆龙索”已名存实亡的信号 ,动摇美国印太盟友体系的向心力;对日本,打破日本人对“美日技术绝对优势”的可笑迷思,促使其重新评估日后介入台海冲突的风险;对韩国,给韩国人在潜意识里植入“美国佬在关键时刻靠不住”的思想钢印,软化其在芯片制裁等问题上的对华立场。
这场围绕对马海峡控制权的博弈,折射出的是东亚力量天平的由西向东不断倾斜的质变进程。不管日韩这两位“友邦”情愿与否、惊诧与否、甘心与否,伴随着美国势力的衰退和中国力量的崛起,或早或晚,对马海峡都将变成第二个台湾海峡,而日本海则会变成下一个南中国海。
日韩两国网民还没有意识到,他们最大的失败并不是技术的落后于人,而是思维仍然停留在上一个时代。此次歼-20穿越对马海峡,这不仅是中国军事技术的胜利,更是重塑区域国家安全认知的心理分水岭。值此八一建军佳节来临之际,我想,这应该就是献给我们伟大的人民军队最好的生日礼物吧。
168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